人民日报:地方债都转化成资产 不可能爆发危机

2013年08月26日 04:30  人民网-人民日报 

  【相关专栏】中国过往债务模式惯坏了地方政府

  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,而是一般都用于投资,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。如果把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,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。但是,我们必须针对地方债进行体制机制和监管框架方面的调整

 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,地方债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大挑战。而且,国外也非常关注我国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。近期,审计署开始对地方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,这有助于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,非常符合社会期待。

  虽然中国地方债务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摸查。但可以预见的是,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。

  近年来,多国爆发出地方债务危机或者主权债务危机,使得国际上对于债务问题格外敏感。但是,我们要清楚,中国的地方债和国外的政府债务的确有所区别。

  区别在于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。很多发生政府债务危机的国家,他们发债多数是为了支付公务员工资、养老金等开支,钱借来就花掉,不产生经济效益,属于消费型债务。

  目前中国政府发债,一般都用于投资,属于建设型债务,比如修高铁、高速公路、水利设施,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。如果把中国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,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。

  建设型的债务和消费型的债务不可同日而语,由此可见,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。

  但是,地方债问题的确是很大的挑战。如果任其泛滥发展,也有可能酿成大祸。我们必须针对地方债进行体制机制和监管框架方面的调整。

  当前地方债涉及几个大问题。第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,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没有划清。地方债发行屡禁不止,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角色越位,政府做了一些本不属于政府干的事。

  第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责任对应关系失衡。地方政府干的事多,收的钱少,这当中就存在巨大的缺口。地方政府要么能把事权放掉,要么在财权分配上获得更多倾斜,否则很难抑制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发债的冲动。

  第三是金融功能和财政功能没有分清。地方上,财政的事情和金融的事情,常常混杂在一起。其实,必须要区别开来,该财政的事,用财政的钱,该金融的事,用金融的钱。

  未来,如果我们能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各自责任的边界、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的边界,那么,很好地解决地方债问题是可以期待的。

  本期合作:《央视财经评论》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成都男子街头砍人致3死12伤
  • 体育孔卡绝杀广州德比恒大胜 国安4-0 视频
  • 娱乐曝马伊琍怀二胎 文章再当爸双喜临门
  • 财经传广州多家银行暂停房贷:额度已用完
  • 科技84%网友认为微软CEO鲍尔默应该退休
  • 博客李庄:薄熙来犯罪证据链已经形成
  • 读书荒诞之举:宋高宗为何用十个处女选太子
  • 教育家长痛诉:小学面试害得全家开学恐慌
  • 幽灵礼物:A股T+0是福还是祸
  • 叶檀:光大证券与中国市场的下一步
  • 徐斌:滞胀形势后的经济沙盘推演
  • 管清友:新兴市场十年梦醒
  • 尹中立:中国人口城镇化潜力已很有限
  • 王东京:政府为何鼓励出口
  • 石建勋:什么墓地是俄罗斯人精神家园
  • 章玉贵:警惕国际资本制造金融危机
  • 谢百三:怎样能在股市中多赢少输
  • 苏鑫:各地会不会跟风放松买房限购